20181220日 發刊時間:每日發刊 單位: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

復活的盼望

參考經文: 但以理書11章40節~12章4節

有許多已故的人將復活。有的要享受永恆的生命;有的要受永遠的羞辱。(但以理書12章2節)

前體育主播傅達仁先生,2017年被診斷胰臟癌末期,他為了安樂善終而遠赴瑞士取得「安樂死」資格。雖然第一次申請,因某些因素取消,最終他還是在今年6月7日選擇「安樂死」。在台灣,「安樂死」是個頗有爭議的議題。除了法律還不允許,更重要的是國人對談論死亡相當忌諱,更讓「安樂死」議題很難得到廣泛討論。特別有人認為這是「非自然」死亡,就用不愛惜生命、不孝等道德名義指責「安樂死」的支持者。

談論死亡本來就不簡單,不過,死亡卻是人人遲早要面對的。因此,無論哪種宗教信仰,都必須有自己對死亡的觀點。但以理書12章1~2節接續11章後段所提到的,在戰爭中會有許多人被殺死,而那在災難中死亡的人,最終將「復活」,並面臨審判。天使的話傳達出審判的結果,有人得著「永恆的生命」,有人要受「永遠的羞辱」(2節);特別是在災難中死去的人,將要「登記在生命冊上」(1節),最終得著拯救。

這種「死後復活」的觀念,帶給那些死於災難的人極大盼望。雖然,但以理書的寫作年代早於耶穌基督的時代,但這與耶穌基督「死後復活」所帶給人的盼望是相同的。特別是,在但以理書提出「死後復活」觀念以前,猶太人對「死亡」的觀念,就是所有死去的人都會去到「陰間」,而這往往讓人感到沒有盼望。只有「死後復活」,並談論死後的生命,才能真正讓人在面對生命的困境或者死亡時,有勇氣面對,即使失去生命,那也是暫時的,因為上帝的大能會讓人死後復活。

在基督徒的告別禮拜中,除了讓人感到哀傷、不捨的心情以外,總是帶有某種程度的盼望,那就是基督徒相信將來會有「復活的生命」。信仰也是從這樣「復活」的盼望出發,因而無論我們面對自己或親人的生病、死亡,或生活上的任何困境,都可以充滿盼望、積極地面對。因為我們相信,既然上帝的大能可以使人從死裡復活,那麼所有生活中的困難,即使讓人感到如死亡般絕望,上帝的大能終究會勝過一切,而我們最終會有「永恆的生命」。



默想:
我曾經思考過自己的死嗎?我真正相信死後會復活嗎?基督信仰帶給人的盼望,就是我們有復活的生命,這讓我們能積極面對生活中任何的困境。

祈禱:
給人復活生命的上主,求祢的大能扶持我,好讓我充滿盼望,積極面對生活的各樣挑戰,而不至於絕望。奉主的名求,阿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