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0219日 發刊時間:每日發刊 單位: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

囤積或分享?

參考經文: 創世記47章13~31節

他們回答:「我主啊,你救了我們的命,恩待我們,我們願意作王的奴隸。」(創世記47章25節)

在創世記47章13~26節這段經文裡,特別提到當時埃及和迦南各地嚴重饑荒的處境。老百姓為了存活,先是用金錢買糧,當他們的錢用光了,又請求約瑟為他們設法提供糧食,約瑟就叫百姓用牲畜來換取糧食。當百姓用馬、牛、羊、驢等牲畜換取糧食後,不久又陷入困境,因為這些牲畜全都歸王所有了。最後,百姓只得用土地和自己的身體交換糧食。約瑟替王收買了所有的土地,而這些百姓則全都成為農奴。約瑟定了一個規矩,就是人民收割時要把土地收成的五分之一歸給王,自己可以保留五分之四來養家活口和留作種子。從經文的觀察中,我們發現一件有意思的現象,當這些因饑荒受苦而散盡家當、甚至賣身為奴的小老百姓,他們並沒有抱怨國家發災難財的政策,反而還叩首道謝:「我主啊,你救了我們的命,恩待我們,我們願意作王的奴隸。」約瑟的遠見與管理的長才是無庸置疑的,對於面對饑荒的人民而言,約瑟的糧食政策儼然使他成了「救世主」的角色。

從經文表面的敘述來看,約瑟只不過是在做合理公平的交易,百姓以錢易糧,以物易物,到最後出賣自己的勞力和自由的身分來獲得存活的機會,這樣的結局似乎是不得不的抉擇。然而,約瑟作為埃及王的首相,擁有王提供的各項資源,可說占盡各種優勢,又有王的夢境而取得先機,在豐收的年日他們早就在各地蓋好糧倉儲存糧食,因而饑荒開始時,能開放糧倉提供給百姓採買。約瑟所經管的糧食局可說是國營且獨攬的生意,是穩賺不賠的超級大贏家。

然而,我們要問的是,在饑荒年代,國家掌權者除了把百姓所有財產漸漸據為國有的政策外,難道沒有其他做法嗎?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(FAO)估計,全球飢餓人口目前已超過10億人,且集中在開發中國家,世界糧食安全情況越來越不樂觀。有越來越多私人企業或基金會在關注饑荒的議題,並實際投入援助行動和提出解決對策,例如比爾蓋茲夫婦創辦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會「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」,提出教育、扶助窮人、消除飢餓等諸多公益策略。在台灣,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贊助由福利機構設立食物銀行,提供給飢貧者一線生機。或許,這是另一種可能的做法!



默想:
如果耶穌的上帝國觀點是「給他們吃吧」的分享概念,在饑荒的年代,我們要如何善盡管家的職分?

祈禱:
天父上帝,祢是供應一切、為我預備夠用恩典的神,求祢幫助我在缺乏的時候學習倚靠祢的恩典,在我富足的時候可以學習分享。奉主耶穌的名求,阿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