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0328日 發刊時間:每日發刊 單位: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

廉價的饒恕?

參考經文: 馬太福音18章15~35節

18:15 「假使你的弟兄得罪你,你就去見他,指出他的錯誤;只是要在他跟你單獨在一起的時候才這樣做。假如他聽了你的勸告,你便贏得你的弟兄。 16 假使他不聽,你就約請其他一兩個人一起去;這樣,每一句指責的話都有兩三個人可以作證。 17 如果他仍然不聽,就把這件事的始末向教會報告。他對教會也不聽從的話,你就把他當作外人或稅棍看待好了。」 18 「所以,我告訴你們,你們在地上所禁止的,在天上也要禁止;你們在地上所准許的,在天上也要准許。 19 「我再告訴你們,你們在地上,如果有兩個人同心合意地祈求,無論求甚麼,我的天父一定為你們成全。 20 因為,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集的地方,我就在他們中間。」 21 那時候,彼得來問耶穌:「主啊,我的弟兄得罪我,我該饒恕他幾次呢?七次夠嗎?」 22 耶穌說:「不是七次,而是七十個七次。 23 因為天國好比以下的故事:有一個君王要跟他的臣僕結帳。 24 他開始算帳的時候,有人把一個欠了他好幾萬塊金幣的臣僕帶到他面前來。 25 因為這個人沒有錢還債,王就下令把他賣了作奴隸,連同他的妻子、兒女,和一切所有的也得賣掉,好償還債務。 26 那僕人在王面前跪下來,哀求說:『請寬容我吧!我一定會把一切債務都還清的。』 27 王動了慈心,免了他的債,並且把他釋放了。 28 「那個僕人出來後,遇見一個一起當差的同伴。這個同伴欠他幾塊錢,他就抓住他,掐住他的喉嚨,說:『把欠我的錢還給我!』 29 他的同伴跪下來,哀求他說:『請寬容我吧,我一定會還清的!』 30 但是他不肯,反而把他下在監獄裏,等他還清欠款。 31 其他的同伴看見這事的經過都很悲憤;他們去見王,把這事的始末向他報告。 32 於是王叫那個僕人來,對他說:『你這個惡奴,只因你向我要求,我免了你所有的債, 33 你不該寬容你的同伴,像我寬容你一樣嗎?』 34 王十分忿怒,把他關進監獄裏受刑,等他還清全部的債。」 35 耶穌說:「如果你們各人不肯從心裏饒恕弟兄,我的天父也要這樣對待你們。」

在馬太福音18章15~20節中,耶穌談到如何處理「教會」中饒恕的議題。在四卷福音書中,馬太福音是唯一使用「教會」這個詞的福音書。這意謂當時馬太福音的讀者──教會的信徒,正面對很大的挑戰。當時這群跟隨耶穌的門徒,正漸漸脫離猶太會堂,成為新的信仰群體──教會。過程中,他們不免被視為異類、不被接納。值得注意的是,有些信徒對基督信仰三心兩意,有些則在信仰上跌倒,甚至想走回頭路。這個新的信仰群體,免不了因為彼此的差異,而在關係上產生了張力。

耶穌很關注教會的群體關係,因此教導人如何對待犯錯、得罪自己的弟兄姊妹。耶穌並不是要人輕易看待犯錯者,或無條件地饒恕人,而是盼望信徒之間能互相坦誠、真實面對彼此。對待犯錯的弟兄姊妹,有漸進的過程。首先,是要在單獨相處時,指出對方的錯誤,而非當著眾人的面指責。他若不聽,那就進入下一步:請兩、三位見證人陪同,在指出他的錯誤時,有人作證。他若再不聽,就再進到下一步:將他的過錯向教會報告。如果他仍不聽,就把他當作外人或稅棍看待。顯然,耶穌提到關於饒恕的教導,是要雙方一起面對,才會有真正的饒恕。雖然一方願意饒恕,但犯錯的一方若不願坦誠面對,更不願承認錯誤,那破碎的關係將難以恢復。

接著,耶穌以積欠債務的比喻,來描述人與人之間的饒恕,是多麼不容易。比喻中,臣僕欠了王好幾萬塊的金幣,如天文數字的金額,讓這個臣僕完全沒有能力償還所有債務。在僕人苦苦哀求下,國王起了憐憫之心,願意免了他一切的債,讓他得釋放。但是,得釋放的僕人,遇到另一個欠自己幾塊錢的同伴,卻不願寬容對方。其他的同伴對此都感到悲憤,消息傳到王的耳裡。王知道這惡僕的行徑,便將他關入監獄。耶穌的比喻讓我們看見,人可以選擇饒恕或不饒恕。被得罪的一方有權做出選擇,而在比喻裡可以發現到選擇饒恕時,雙方的關係將得到恢復與自由。

現今教會在處理人際的衝突關係時,同樣需要從上帝而來的智慧。教會群體必須小心行使饒恕這個權利。在還沒全盤了解整個情況時,教會若一昧要求受害者無條件饒恕,那麼,在加害者不曉得自己如何傷害人或不願承認錯誤下,輕率要受害者饒恕,恐怕只會帶來二度傷害。真正的饒恕,需要雙方坦誠面對彼此,才有可能產生。饒恕不是廉價的,每一個真誠的饒恕,都得來不易。



默想:
教會要如何面對人與人的衝突關係呢?

祈禱:
親愛的主,求祢賜我智慧,使我在人際關係中能真誠相待,並學習真心饒恕的功課。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,阿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