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電子報 > 新眼光讀經
 
新眼光讀經

新眼光讀經簡介
每週新眼光
每日新眼光
新眼光讀經計劃
如何使用每日新眼光
新眼光讀經小組長培訓簡章
研讀聖經參考書籍
 

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總會網站 訂報退報

2009年 第 3 季 第 04 週 發刊時間:每週六發刊 單位: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

天上來的那一位

參考經文:約翰福音六章1~21節

1 過了些時候,耶穌渡過加利利湖(又稱提比哩亞湖)。2 有一大群人跟隨他,因為他們看見了他治病的神蹟。3 耶穌上山,與他的門徒坐在那裏。4 那時候猶太人的逾越節快到了。5 耶穌抬頭,看見一大群人到他跟前來,就對腓力說:「我們到哪裏去買食物,好讓這些人都吃飽呢?」6 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;他自己已經知道要怎麼做。7 腓力回答:「就是花兩百塊銀子去買餅也不夠每人吃一小塊!」8 另外一個門徒,就是西門‧彼得的弟弟安得烈,上前說:9 「這裏有一個孩子帶來了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,可是哪裏夠分給這許多人呢?」10 耶穌吩咐他們:「叫大家坐下。」(那地方草很多。)大家都坐下,單是男人,總數約有五千。11 耶穌拿起餅,祝謝了,然後分給坐著的人,魚也是這樣分了;他們都盡量吃。12 他們吃飽後,耶穌吩咐門徒:「把剩下的零碎都收拾起來,不可糟蹋。」13 他們就把五個餅的碎塊,就是大家所吃剩的,收拾起來,一共裝滿了十二個籃子。14 大家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,就說:「這個人一定是那要到世上來的先知!」15 耶穌知道他們要拉住他,強迫他作王,又獨自避到山上去了。16 傍晚,耶穌的門徒來到湖邊,17 上了船,向對岸的迦百農出發。那時候天已經黑了,耶穌還沒有來到他們那裏。18 忽然,狂風大作,浪濤翻騰。19 門徒搖櫓,約走了五、六公里,看見耶穌在水上朝著船走過來,就很害怕。20 耶穌對他們說:「是我,不要怕!」21 他們這才歡欣地接他上船;船立刻到達目的地。

在前面幾個主日,主日經課表福音書的經文,已經帶領我們閱讀馬可福音第二章至第六章中的許多敘事。然而,這個主日的福音書經文,我們將從馬可福音轉到約翰福音的經文。本主日福音書經課的經文,包含主耶穌餵飽五千人(約翰福音六章1~15節),以及一個相當特殊的事件,就是耶穌在水面上走向門徒(約翰福音六章16~21節)。這兩段經文都值得我們仔細研讀與默想。 約翰福音的第六章,是一段非常關鍵性的經文,它包含著耶穌餵飽五千人、耶穌在水面上走向門徒、耶穌說自己是從天上賞賜的麵包,以及門徒對耶穌困難的教導,有非常複雜的回應。當我們閱讀不同福音書時,代表著我們從某種文學的世界,轉變到另一種文學的世界。同時,也是從帶著某種假設、目的和策略的敘事,轉換至帶著不同假設、目的和策略的另一種敘事。當我們閱讀及解釋不同福音書的經文時,對這些經文文體、神學的轉變,需要保持非常敏銳的眼光。 若是我們將約翰福音主耶穌餵飽五千人的故事,和其他三卷福音書的這個故事互相比較時,會發現兩個主題:一、在其他福音書中,這個故事的重點,是主耶穌對那些飢餓的人,以及那些沒有牧者關心的群眾,有特殊憐憫的心。然而,約翰福音中這個故事的重點並非如此,而是在於主耶穌教導門徒們,不要低估祂本身充滿能力的教訓。耶穌問腓力要如何餵養群眾,是為了要試驗他,其實耶穌已經知道自己要怎麼做(約翰福音六章 6節)。腓力的想法和估算,非常符合邏輯的概念,他說六個月的工資,也沒有辦法購買足夠的食物,來餵飽這些飢餓的群眾。另一位門徒安得烈,那時上前打斷耶穌和腓力的對話,告訴耶穌有個男孩帶來了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。可是,安得烈知道對於這麼多人而言,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實在是微不足道,因此他又說:「可是哪裡夠分給這許多人呢?」 當我們看這段經文時,可發現一個有趣事實。對於腓力和安得烈實際和精確的估算,耶穌並未嚴厲的斥責。主耶穌完全掌握當時情勢,並指示門徒讓眾人領受祝謝過的餅和魚;最後,還叫門徒將剩下的零碎都收拾起來。主耶穌在這裡具體展現上帝的能力,打破了門徒的現實主義。門徒心中所重視的,是謹慎的估算,在可能性的基礎上打算。在現實世界裡,我們也十分看重仔細的估算,甚至以為這是唯一的可能性。但是,這樣的想法有時會完全忽略耶穌是「從天上來的那一位」(約翰福音三章31節),忘記耶穌有足夠的權柄和能力,且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可能性。 這段經文的另一個重點,與群眾對耶穌膚淺的回應有關聯。群眾會跟隨耶穌,是因為耶穌所行的神蹟或「記號」。但是,我們從另外一處有關逾越節的事件中,了解耶穌對於那些只看重他行神蹟的人並不信任(約翰福音二章23~25節)。在某方面,群眾公開地宣稱耶穌是上主所應許的先知(約翰福音六章14節);但在另一方面,當耶穌行奇蹟餵養他們之後,他們竟想把這位上主所應許的先知擁護為王(約翰福音六章15節)。 在這些群眾的內心,存在著極度的功利主義。他們內心所想的,是「從這個行神蹟的人,我們可以得到什麼好處?」或者「我們可能從他身上得到免費的午餐嗎?」他們完全不明白上帝恩典的本質,而是期待耶穌成為神燈中的精靈一樣,或者叫耶穌成為受人差遣的奴僕,滿足自己的慾望和需要。這樣的想法,和基督教要理問答中的教導完全違背;因為,「我們人生最重要的目的,是要永遠地榮耀上帝。」難怪,主耶穌會對群眾的想法嚴厲斥責。 在某一方面,耶穌在水面上行走的故事,是要顯現上主的作為;另一方面,這個故事也責備群眾對於耶穌所持的膚淺回應。這個故事有非常特別的背景,門徒們面對著巨大的強風,加上波濤洶湧的海浪,非常焦慮地搖櫓前進,經文如此敘述:「那時候天已經黑了,耶穌還沒有來到他們那裡。」(約翰福音六章17節)當這些門徒沒有耶穌的同在,心中非常迷惑而且害怕。約翰福音書中提及的「天黑」,並不只是意指一天當中某一段黑夜的時刻,也經常是在表明經文中人物的內心或特質。 當這些門徒焦慮、煩惱時,耶穌出現在水面上,卻造成門徒們更大的驚嚇。但是,耶穌對他們說:「是我!」這種表達,使耶穌成為說出「我是」的那一位(請見約翰福音八章58節)。主耶穌基督不只是上帝所應許的先知,甚至也不只是一位行神蹟的人,來滿足群眾本身的期待。這段經文回應以賽亞書五十一章10~12節,顯明上主是帶領以色列從埃及出來,使海洋乾涸的那一位,祂就是說「我是」的那一位。 這個故事,主耶穌顯現了上帝的能力,也施行了一個拯救。在這個事件中,主耶穌說了一句非常有力的話語:「不要害怕」(六章20節),接著船就立刻到達了目的地。這些原本受到驚嚇的門徒,耶穌安慰、並拯救他們。這個顯明耶穌真實身分的事件,同時是個拯救的事件。祂使黑暗和光明,害怕和平安,以及死亡與生命有所區別。

討論題綱:

1.門徒腓力和安得烈對實際的情勢,有非常精確的估算;但是,他們似乎無法認識所跟隨的耶穌能把握當時的困境,有能力扭轉逆境。在哪些情況下,我們容易成為現代的腓力和安得烈? 2.群眾跟隨耶穌,是因為祂所行的神蹟;他們只看重耶穌行的神蹟,而無法了解祂真正的身分。在過去的信仰經驗中,你是否曾犯這樣的錯誤?後來如何改正?

代禱事項:

1.我們也常像二千年前跟隨耶穌的那些群眾,在內心對主懷抱自私的功利主義。求主赦免我們的錯誤,責備我們的貪婪,並祈求聖靈來幫助我們,能夠對主有更清楚的認識。 2.在我們人生的旅途中,有時我們如同主耶穌的門徒,面對著狂風巨浪,焦慮、害怕、驚慌,便以為主並未和我們同在。求主打開我們的耳朵,讓我們能清楚聽見祂說:「不要害怕!」

祈禱文:

奇異恩典的上帝,我們這些跟隨主耶穌的門徒,雖然宣稱願意不計代價、全心全意地跟隨你;然而,我們的內心常盼望自己不需要過度犧牲或付重大代價。有時,我們甚至如同群眾,期待從你那裡得到種種好處,或者滿足自己的私慾和需要。求你賞賜我們足夠的信心和盼望,成為你忠實的門徒。奉耶穌基督的名,阿們。

行動參考方案:

1.請和信仰上的好友一起分享近況,並討論如何成為主耶穌的忠實門徒。 2.請在本週當中撥出20分鐘,默想你和本故事當中的門徒、群眾之間,有哪些類似和差異的地方。

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,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,請連絡 epaper@mail.pct.org.tw

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:02-23625282
Copyright 2006 c www.pct.org.tw All Rights Reserved